一、选茶壶怎么选
呈卷球状的乌龙最适合与圆形壶结对子了,因为圆形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可让半球状的茶叶完全舒展。若你爱喝乌龙茶,买标准罐最实在。原因是:圆形壶泡茶注水之后,圆形的器壁可让水在壶里顺流而转,更能温润地将水与茶叶做紧密结合,有利于发茶。
条索状的武夷茶最适合用扁形壶来泡。原因是此壶形的烧结成功率(就是所谓的“良率”)较低,这壶身较扁平的壶形,具有十足的稳定感,能够让条索状的茶叶沉稳地在壶里,安心地释出一身的香醇。当注水时,由于扁形壶的壶壁较短,水流自然有了缓冲,加上壶内空间狭小,茶叶更容易不温不火浸润于水中,温和地吐尽精华。
至于质地,最好用缎泥壶。因为这把壶能掩饰经过焙火的武夷茶的燥味,尽情展现茶所应有的风韵。相比之下,若用一把紫砂壶泡同样的武夷茶,就容易将武夷茶的焙火燥味逼出,让人舌下留下燥气。
其实绿茶不应用壶来泡,而应将沸水置放一阵子,再注水入盖杯。这样泡出来的茶可是色香味俱全:水滚动一身嫩黄娇小身躯的绿茶,煞是好看,还带着扑满一室的茶香。入口时,爽怡之气畅行满口,仿佛可见水天相连的气息。
对于保有清香的轻焙火铁观音来说,最好的搭档不外乎烧结温度较高的朱泥壶了。扁圆形的外观,很容易让条索状的安溪铁观音茶舒舒服服地在水汤里,并不会有任何压力或挤迫,自然更能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和花香。
另外,由于木栅铁观音的揉捻造成茶型紧结,选壶泡木栅铁观音时,宜宽不宜窄。一般来说,圆形壶优于方形壶,高统壶优于扁形壶。
品红茶冷热皆宜,可以加料、加味。热红茶可以用壶泡,也可以用锅煮出味来。泡红茶,不可用宜兴壶,也不要用砖胎壶,而常被人忽略的家庭用大瓷壶,反而提供了红茶大显身手的机会。
要想品味真正的普洱茶,就要选用圆形的“大肚”茶壶。因为普洱(特别是陈年的)大多是大茶叶种制成的,要让它打开叶脉的每寸肌肤,让水唤醒那已入定枯寂的身躯,必须得有足够的空间够它舒展。
二、铁观音怎么喝,都用什么器具
1、泡茶看似容易,将茶置于壶内,注热水,待片刻,再倒出来,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来,铁观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动作,就可得好茶汤!然而,静心观茶、识茶,钻研茶的特质,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我个人钻研品茗泡茶,在上述文字记载之外,实际泡茶过程中,以及面对不同茶叶和茶器时更仔细分辨,才得好茶汤滋味。
2、福建安溪铁观音和台湾木栅铁观音在制茶过程中,所呈现的条索外观,成茶后的烘焙度不同,在茶汤表现上也互见特色,表现在泡法上更见功夫。现分述如后:
3、安溪茶在制茶过程中,其条索不似台湾木栅铁观音经过“团揉”,茶叶外观,叶叶分明,又由于安溪制铁观音亦将轻度焙火,到了香港茶庄或外销品会利用焙茶改变铁观音的茶叶韵味。因此若想泡出安溪铁观音的花香,或泡出铁观音的“官韵”,也得考虑焙火程度。
4、表现茶香特质,宜用烧结温度较高的朱泥壶。壶形外观,宜用扁圆形,不宜选用高统直壶。这是为了让条索状的安溪铁观音茶,可以充分浸润在水汤里,更能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和花香!
5、为何不用高统壶?我的经验是,倒茶时若无法倒到不漏残留,那么残留在高统壶里的茶水,就会释放出茶单宁,造成下泡茶倒出时,沾惹一身苦涩的困境。
6、我想,任何人饮铁观音,可以接受强劲单宁、咖啡因释出的韵味;却很难接受过度浸泡所产生的苦涩!
7、扁壶,很容易让条索形的安溪铁观音舒舒服服容身其内,并不会有任何压力或挤迫。有了好的壶型,茶就会愉悦地将全身上下的香气释放出来,也会散尽一身的韵骨!
8、以上所说的适用于保有清香的轻焙火铁观音,若遇到中焙火的铁观音,如何才可以避免泡出“焦味”呢?
9、选用烧结温度较低的紫砂壶,要是遇到陈年铁观音,那么泡茶时切记要茶入壶装满些,出水时要快,才不会释出焦味!
10、用高密度置茶入壶,又用快速出水的品茗手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挤”出焙火内的铁观音韵,就好似单品的意大利浓缩咖啡espresso的感觉:入口极浓,入喉极甘。
11、想要泡出浓香的焙火安溪铁观音茶,壶形不拘,却要适量而为之。
12、茶量如何?置茶入壶内,以六分满为度,又因茶焙火后较破碎,出水孔之处要注意不要被阻塞,应采取快冲快取,才得真味!
13、每一泡茶在壶内的停滞时间不宜过长,连续冲泡四五次就结束。这种品茗法,大抵是内行茶友,一次泡完再连续冲泡四到五次,茶汤放在茶海内,再慢慢倒分送茶友分享,又称为“精华泡”法。
14、这是一种“萃取”的精华泡法,特色是一次将茶泡毕,不留下余味。
15、想研究茶艺的有心人,可拿起经由萃取泡后的铁观音茶渣仔细端详:要是茶叶本身柔软,不被焙火焙走了样,只剩下一身“枯骨”,那表示烘焙茶师用了心,用了慢火慢“炖”(以慢火焙茶),而非企图用焙火掩盖劣茶,就等于把茶焙焦了,只留下炭味,就非好茶呀!
16、两岸开放前,市场出现四两包的内地茶。这种茶包常用劣质茶混淆,并将茶焙到炭化以掩人耳目。品茗者泡来喝只能喝到一壶已经焦焦有炭味的茶水。蕴藏烘焙茶艺术的焙火制茶,原本的立意是为了焙好后能久藏,哪知却成了改造低级茶的元凶。
17、香港或东南亚茶庄卖的安溪铁观音,大抵为了运送保存,难以保留原本铁观音的清香而持了焙火的自创风味!
18、然而,想泡出焙火里的真味,兼得焙茶后产生特殊的“焙茶口味”,非得用心选茶具、注水量,掌握倒茶时间不可!
19、焙火茶若置于瓷瓮,任凭氧化褪去火味后,自然产生果酸味,此时若能拿捏适中,想要减低焙火茶的“利口”缺点,反而可得满口果酸滋润和满口生风的回甘,若泡饮时换上砖胎造的壶器,增加壶身吸取燥味的可能性,就能为茶汤带来柔顺与滑口。
20、焙火是为了延长茶的生命,如何分辨焙火功力,并辨别茶叶是好是坏?检验茶底的软或硬。要检验泡茶人是否泡出焙火真味,只要猛闻茶汤,若出现“炭味”久久不去,则属劣品。等到喝尽茶汤后,杯底出现令人口颊生津的果酸味,则是佳品!若木炭烧焦留下的灰烬臭味扑鼻,这才是令人顿失茶趣。
21、懂得赏析焙茶口味之人,可借焙味见真章。
22、“焙”出真味,也得泡出真味,才知铁观音真味!要泡出真味,首先要放对茶的量。
23、安溪和木栅的铁观音置茶量,明显大不相同。置茶量,实际上就是与泡茶器具大小的一种互动关系。由于木栅铁观音的揉捻造成茶型紧结,置茶时就要想到给她留下舒展空间,才能让她可以尽情散发茶的真香味!
24、因此,选壶泡木栅铁观音时,宜宽不宜窄。我的经验是:圆壶优于方形壶,高统壶优于扁形壶;在烧结温度上宜高,同时以吸水性强的泥料为佳,朱泥与紫砂均佳,这类壶保温性佳,壶中茶汤不易降温,所以出水要适中,不宜久浸。又朱泥传导性强,更应掌握倒茶汤时机。切记:第一泡茶汤倒出后,务必将残留壶底的茶汤倒尽,才可免去铁观音茶碱的释出,影响茶汤的甘美滋味,反惹上咬舌钉住牙龈的麻烦!
25、对于茶农来说,用公道杯,三克浸三分钟的泡法,最能泡出真实味道。要是现在你喝得好喝,回去用壶泡会更好喝。事实上,此说法值得商榷。台湾木栅铁观音茶的卷曲状,加上慢火焙出来的特质,若没有优良适度的泡茶空间,反而会“压死”汤味,让好茶失去特质,甚至白白浪费了铁观音的“官韵”,换来一口“苦不堪言”!其间用水是关键,只用家中不过滤的自来水,再厉害的茶人也难扭转劣势!
26、因此,想要泡好木栅铁观音难度高,不可拿一款通则行诸四海。例如有人说,冲泡铁观音温润泡九十五摄氏度,放置10-20秒即可。这种说法必须弄清楚其选用茶壶的形制为何?用的水是何处取得?又用何种方式烧水?
27、我的经验是,用滚水一百摄氏度泡茶最正确,尤以铁观音茶,高温才能释出茶真味!而关键在于必须同时掌握适量茶叶,一般应低于乌龙茶用量,并减低浸泡时间,加快倒出茶汤的时间!
28、总之,泡安溪铁观音应注意其焙火程度,随之增减茶量,壶型宜扁,高温烧结佳,可浸泡出“官韵”;而泡木栅铁观音,茶叶用量宜减,选用圆壶宽身,留给叶底发挥空间,而倒茶时间需更快于安溪铁观音所需时间。
三、用什么壶泡茶好,瓷的还是陶的好
紫砂,北宋发端,盛于明、清,更盛于当今。历代锦心巧手的紫砂艺人,以宜兴独有的紫砂土制成茶具、文玩和花盆,泡茶透气蕴香,载种,花繁树茂,由于材质的无匹及造型语言的古朴典雅,深得文人墨客的钟爱并竞相参与,多少年的文化积淀,使紫砂艺术融诗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诸艺于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既具优良的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优美的审美欣赏、把玩及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