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如何制作小青柑普洱茶叶(自制小青柑)

1、取出一颗顺升号小青柑,(这里以金柑公主为例)剥开外层手工绵纸,并摘下小青柑的“盖子”(连盖子一起冲泡会有苦味,因此建议取下),烧好开水备用。

2、将去掉“盖子”的顺升号小青柑投入盖碗内,并对准小青柑的茶叶孔匀速注水,注满水后盖上盖碗盖子。

3、静置15秒左右。

4、您也可根据自身口味轻重调整出汤时间。

5、将水倒在公道杯中,再由公道杯分至各个茶杯品茗。

6、这种冲泡方式茶汤出味道较慢,可以尝试多闷一些时间,比较适合口味清淡的茶友们。以上方法茶汤出味道较慢。

7、如需出味道快,可将小青柑轻轻掰开或者完全掰碎,柑皮与散熟茶均匀铺在盖碗底部,洗茶后热水冲泡,约10秒左右出汤,这种冲泡方式能让味道很快出来,让柑橘与熟茶的味道很快融合到一起,这种冲泡方式比较适合喜欢浓郁口感的茶友们。

小青柑普洱茶是选用新会茶枝柑7~8月果实以及云南普洱熟茶为原料制成,其制作过程包括采果、洗果、挖果、冲洗、摊晾、填茶(一般为普洱熟茶)、杀青、干燥等工序,其制作工艺尤为复杂,且用料考究,成品茶既具有清纯的果香,又饱含熟茶的醇厚特点,适宜日常冲泡品饮。

小青柑普洱茶的制作工艺以及流程

1、采果

小青柑的采摘具有一定时间限制,需在7月初至8月底内全部采摘完成,因为期间柑果一直在生长,如果不及时采完,将会过度成大红柑、二红柑,就不是可爱的小青柑了。

柑果的头采十分讲究的,虫子咬的不要,干瘪的不要,形状要圆润饱满、表皮油室要密集。

采摘时柑皮还要完好无损、没有划痕,这样才是制作小青柑的上好原料。

2、洗果

一般采用机器清洗,这样既提高效率,反而洗得更干净。

3、挖果

挖果是最难的环节,也是很关键的一道工序,目前来说,机器挖果的少之又少,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挖果,挖果环节既要确保柑果内无残留果肉,保证柑果美观、卫生、完整。这是一个相当难的手工技术活儿。

4、冲洗

去除果肉后再次冲洗与挑选,确保柑果的美观,卫生及完整。

5、摊晾

将柑果摊晾控水,保证柑果的干爽,以便填茶使用。

6、填茶

人工将宫廷级别普洱熟茶料填入晾干的果壳内,宫廷普洱熟茶条索精细,方便填入。

每个小青柑填茶多少,都需要工人凭丰富的经验精准把握,使每一颗小青柑的重量相对均匀。

7、杀青

把填好茶叶的小青柑进行杀青,主要是为了去掉青柑果的涩味。

8、干燥

干燥环节现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生晒,就是利用自然阳光晒干,但后期随着技术的提高,目前有了低温烘干的技术。既确保柑果的活性,又增强其鲜爽度,便于后期的陈化。

新会柑的核心产地

新会自古以来就和广州、潮州并称“岭南三大古城”,也是“陈皮之乡”。地处西江和潭江交汇地,又近出海口,潮水倒灌,得以形成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

新会陈皮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其中以天马、茶坑、梅江、东甲、西甲为最核心产区,以上五地处咸淡水交界,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使此核心产区的柑品质出类拔萃。

1、茶坑村

文学家梁启超的故居所在地,新会柑核心产区之一,700多年前,茶坑人已大量种植新会柑,并经营新会陈皮。

2、天马村

广东省最美的生态乡村,小鸟天堂是天马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天马的柑园种植地主要围绕小鸟天堂周边,占尽地利优势,气温,土壤适宜,产出的柑肉爽脆多汁酸脆无涩味,酸甜适度,柑韵悠长、口感顺滑,柑皮香浓,沁人心脾。

3、东甲村

历史上著名新会柑种植基地,传统的圈枝柑产区,清朝时新会柑作为岭南佳果,曾被朝廷指定为贡品。

4、西甲村

史上著名新会柑橘种植基地,气候水土与东甲柑品质一样,质量上乘。但是现在西甲已经大部分规划建设成城区,柑园零散分布,几乎都没什么产量了。

5、梅江村

新会茶枝柑的著名产区,素有“柑之乡”称誉,梅江出产的柑果光泽亮、口感清爽,塞口围茶枝柑尤为著名。

“熊子塔上瞰柑园,小鸟天堂地杰灵”,最好的柑,来自核心产区及周边。上好的青柑,外皮尚青,油室点微凹且密集,不显皱缩,质硬皮薄,味辛气香。

很多爱好小青柑的茶友们都想知道,小青柑到底怎么泡才更好喝?特别是新入坑的茶友们更需要了解,小青柑的专业冲泡方法有哪些?别着急,禅香慧告诉你小青柑有独特的冲泡姿势。

首先,掀盖冲泡法。说到小青柑冲泡方法,禅香慧不得不提最为人熟知的掀盖冲泡法。将小青柑上的小盖揭开,放入盖碗或者便携冲泡壶中,水开后第一遍洗茶并润茶,第二转开始每次浸泡5秒后出茶,之后可逐渐增加浸泡水时间,保证茶汤的口感与滋味。这种方法耐泡度好,果皮与普洱的气味融合度更高,并且操作简便易行,推荐刚入坑的茶友们尝试这种方式。但是它的开水必须沿着盖口渗入,溶出效果难均匀。直接冲泡柑心、柑皮、柑与茶的接合处,其汤色、气味也都会有微妙的改变。第二,煮泡法。禅香慧是将小青柑整颗捏碎,用来煮泡。刚开始时因为柑茶的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二次烹煮时则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这种方法推荐追求茶艺、茶道的茶友们使用。因为每一次烹煮的口感都会略有不同,品茶的乐趣自在其中,对提高茶艺也很有帮助。

第三,九孔泡饮法。该方法是用茶刀在青柑仔四周及柑底部钻出九孔,再将其投入壶中,冲沸水。这种方法泡出的茶汤更具口感,浓香程度适宜,且耐泡。不过开孔相对麻烦,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冲泡的速度。当然,对于追求口感品质而有耐心的茶友们来说,这种方法就再好不过啦。

第四,碎皮泡饮法。把柑普茶内的普洱茶倒出适量,再将柑皮壳掰成若干小碎块,与普洱茶混合,加沸水冲泡。这种方法,能够按照个人适口性偏好,选取对应的茶叶、柑皮比例,因此灵活度较高。但由于柑皮质硬为佳,因此不易掰开,需以茶针戳碎使用。再者,这种方式可能造成冲泡度不高,溶出滞缓,皮香浓度过高。痴迷小青柑香气的茶友们不妨尝试一下这种方式哦。

第五,先冲后煮法。使用盖碗等茶具先冲泡七至八泡,再进行蒸煮。这样就可以有层次地品饮一道小青柑茶,从先始的柑香四溢到中间的汤质浓稠到最后淡淡香甜,彻底发掘禅香慧小青柑的魅力价值,利用率杠杠的,不过也要做好耗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