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作雀舌是什么茶(匠心茶制作多少钱)

狗牯脑茶外形紧结秀丽,条索匀整纤细,颜色碧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细软嫩的白绒毫,莹润生辉。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喝后清凉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饮狗牯脑茶能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益肝利肾。

此茶的特点和其他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该茶采制十分精细。一般4月初开始采摘,高级的狗牯脑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天不采叶,晴天中午不采叶。鲜叶采回后还要进行挑选,剔除紫芽叶、单片叶和鱼叶。此后经杀青、揉捻、整形、烘焙、炒干和包装6道工序精制而成。2004年1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狗牯脑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此,狗牯脑茶这一遂川特产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的发展之路。

建国前,狗牯脑茶种植面积小,产量很低,年产只有几十斤,民国31年(1942)的资料记载:"玉山茶又名狗牯脑,现在每两售法币三元","茶叶量为数不多","外省人氏却很少可以尝试到它清香之'美味'了。"建国初,为了保持和开发这一传统名茶,合理调整了狗牯脑茶叶的价格,各级领导深入狗牯脑茶制作传人的梁奇桂家(以下简称梁家)进行慰问,宣传政策,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支持、鼓励其提高制茶技术,增加狗牯脑茶的产量,1957年产量提高到65公斤。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类比。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唐代茶叶的品种有敬亭绿雪、惠明茶、蒙顶茶、顾诸紫笋、阳羡茶、霍山黄芽、鸠坑茶、仙人掌茶、紫阳茶、天目山荼、径山茶、雀舌茶、庐山茶等。

茶叶百科:根据唐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在唐朝中后期茶叶种植的州郡一共有43个,共计划分为8大茶区,分别是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剑南茶区、浙东茶区、黔中茶区、江西茶区和岭南茶区。

八大茶区涵盖了现在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正是在唐代,茶始有字,茶始作书,茶始销边,茶始收税,茶终于开始从一种植物开始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一种重要的税收来源,形成为一种独立的全国性的文化或事业。

唐朝是茶道鼎盛时期,对于茶器,宫廷皇室有其专属的风雅。高贵且富有禅意。在这里,所用之器必是那个时代的精品,从以往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来看,彰显了大唐匠心之美。

从大唐到清朝,金银器一直都是皇家贵族所享有的器物。金、银视为贵金属,特别在古代,从开采到冶炼是个很艰难的过程,工程巨大,且十分难得。

不是有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如此辛苦而得的金,成为了富贵的象征。金银作为装饰品,通常用在器具的表面鎏金,既可以成为华丽的装饰,又可防蚀。

唐朝茶叶不仅产地增多,而且各产地名茶辈出,其中尤以四川蒙顶茶为最好,唐诗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是少见的温性茶,品质极优,但产量极少。

此外,湖州(浙江长兴顾清山)、常州(江苏宜兴)的紫笋茶、浙江天台山华顶云雾、安徽宣城敬亭绿雪、福建武夷岩茶、河南信阳毛尖等,也备受唐人推崇。

茶在唐朝的兴起,与茶叶专著的出现也有很大关系。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作者是陆羽,他出身于寺院,毕生研究茶叶。《茶经》共有十篇,分为“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10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茶叶起源、历史、产区、品种、栽培、采制、煮茶、用水、用具、品饮、茶事、文献等内容。

《茶经》的问世对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及茶文化影响极其深远,自此茶叶发展日盛,论茶著述益多。陆羽也由于对茶叶研究的杰出贡献,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