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一壶好的功夫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选用优质的茶叶:要选择外形完整,色泽翠绿、鲜艳有光泽的茶叶,并保证茶叶品质新鲜。
2.水温控制: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和时间进行冲泡。例如,绿茶和白茶需要较低的水温(60-80℃);红茶和黑茶需要较高的水温(90-100℃),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3.时间掌控:泡茶的时间也很重要。泡茶时间过长会导致茶汤变苦,过短则无法释放出茶叶的最佳风味。不同种类的茶叶泡茶的时间也不同,大约在10-30秒至3-5分钟之间。
4.茶具选择:如何选择茶具也是泡茶过程中的细节。如果要泡清茶,可以使用紫砂壶,茶水才能呈现出更好的口感;如果要泡红茶,可以使用玻璃杯等透明的杯子,方便观察茶汤颜色变化。
5.适量控制:泡茶量适量控制,避免过量浪费。一般来说,每次泡茶需要用茶叶2-3克,这样可以保证泡出的茶汤具有鲜香的口感。
总之,掌握好水温、时间、茶具和用茶量等泡茶细节,可以帮助你泡出一壶口感浓郁、香气逸出的好茶。
1、开水温壶
泡功夫茶注重关键点,稍不留神茶的味道便会不顺心,因而第一道工艺流程便是烫壶。将矿泉水(或天然山泉水更强)烧至烧开,缓缓倒进紫砂茶壶中,留意冬季时要用温开水先冲调紫砂茶壶,防止温度差过大造成的壶裂。烫壶后将茶漏、杯子、茶宠通通用开水烫一次。
2、添加饼茶
针对小青柑而言,普洱熟茶是历经发醇而成,口味深厚醇香,针对胃肠有非常好的保养功效。将普洱茶饼用茶刀分为匀称的一小块,取2-3块添加烫好的茶具,留意不必放过多,不然会出现泡不动或是太浓不适感食用的问题出现。
3、头茶洗茶
泡功夫茶的第一道茶叶茶是不可以食用的,例如普洱茶,陈年普洱中会出现一些尘土、碎纸等残渣,因而需要开展冲洗。将已添加饼茶的紫砂茶壶引入开水,盖好茶壶盖,端起渐渐地顺时针方向晃动,10-15秒后由茶漏过虑倒进公道杯。
4、保养茶宠
钟爱喝功夫茶的盆友都是挑选几个美观大方的茶宠来增加饮茶的乐趣,将公道杯中冲洗的茶叶茶慢慢淋在紫砂茶壶和茶宠的身上,饲养茶宠,柔和茶具。
5、首道闻香
功夫茶的表达效果就取决于茶韵,闻香这道工艺过程可以增加饮茶者的快乐,开启嗅觉,具有缓解情绪的功效。将首道茶叶茶倒进闻香杯,捧杯闻香。小青柑的茶香气会给你彻底释放压力,如临梦幻仙境。这时候可以播放一些幽雅的音乐旋律,让闻香增添一些快乐。
6、煮茶饮茶
以上五道工艺流程都进行后,就可以刚开始饮茶了。将开水倒进紫砂茶壶,盖上泡浸20秒,倒入后就可以品味第一道小青柑。这时的汤色红色,味道芬芳,味儿醇正,喝起来有一种口舌生津的快乐。第一道喝了后,之后每道慢慢延长泡浸的时间,一般食用8-9次能换饼茶再次泡浸。
工夫茶的八个过程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大约有八个过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功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