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普洱茶越陈越香”舆论的影响,许多人喜爱存放普洱茶。存放普洱茶最好选择紧压茶。
普洱茶的存放比较容易,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受阳光直射和受潮,在干燥、无光﹑通风、无杂味、异味的环境里放置即可。有条件的,可以将熟茶放在干净、无异味并且透气性好的大陶罐里,几年内茶气不会消散。
6、龙眼味(桂圆味)
上世纪8-90年代,青壮叶轻发酵渥堆茶品,如早期7562、7563、8592、凤凰熟沱、临沧熟沱等,在没有入仓的情况下,茶菁味道类似龙眼干的味道。近年来渥堆熟茶发酵度较高,整体制作工艺也有所改变,桂圆味已经少见。但如果发现桂圆味的熟茶,可以果断下手。此物最有益。7、荷香
特级或细嫩芽熟散茶经过轻发酵渥堆、轻度湿仓处理,退仓干燥后,茶菁所产生类似干燥荷叶香气。近年因工艺改变,也较少见熟茶荷香。一些工艺较好的生茶,仓储若干年后,也会出现类似荷香的香气。这是乔木茶的特有香气。如果发现荷香茶,无论生熟,都可以放心购买。
8、梅子香
通过一定时间存放的生茶经常会出现梅子香,在普洱茶(生茶)中是非常好的经典香型,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香嗅来有清凉之感,又略微带酸,恰同青梅气息,受到广泛好评。为何梅子香如此令人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作用,即对比效应。(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对比效应。)当我们在单一香型中加入一点点的其它不同香气,就会使得两种香感都更加突出,梅子香中的对比效应就非常典型。
有些茶因为发酵不当或是存放不当出现不良酸气,往往被人牵强附为梅子香,但这二者区别很大。梅子香自然舒适与茶搭配无违和感,而不良酸气则显得突兀。有梅子香的茶滋味纯正,而有不良酸气的茶茶汤滋味也发酸。
造成二者差别的原因还是在“度”上,无论是自然发酵还是人工发酵,都会产生一些脂肪酸,如戊酸、癸酸等。如果发酵不当,造成这些酸大量积累,就会产生突兀的酸味,影响口感和香气,但如果将其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不至于影响品质,甚至就能形成如梅子香这样好的香型。
9、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而陈化度较高的转化得比较好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这类香气的茶都可以放心购买。
10、陈香
陈香常见于普洱茶(熟茶),以及通过长时期存放转化程度非常高近于熟化的普洱茶(生茶)。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总结一下,普洱茶的香气属于自然,柔和,优雅,得体,如谦谦君子。这样的香气的茶,基本无须担心。如碰到香气扑鼻,俗不可耐的,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普洱生茶不是存放时间越长越好。
普洱生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以自然的方式陈放,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茶的存放时间不同,口感也不一样,有种说法叫越陈越香,但这种说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主要决定于储存的环境、茶的本质特性、陈放的年限等。由于茶叶的特殊性,其存放年限只能通过茶家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如果存放时间短(一年半载)的话,存放在通风,自然,无异味不受潮的地方即可。存放时间长的话,应注意这几项:必须在干仓陈化、温度不可骤然变化、避免杂味感染、利用竹箬包装、注意茶龄寿命。
普洱茶种类
1、勐库普洱
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香是勐库茶的一大特色,茶汤温润过的茶杯、公道杯中会留下挂杯香。
2、凤庆普洱
茶叶质并不像勐库普洱茶那样肥壮,茶气也比勐库普洱茶逊色一些,但是好在条秀毫显,其鲜爽度要优于勐库普洱茶,品味后滋味浓而甘甜。
3、南糯山普洱
茶叶条索较长紧结,冲泡后汤色金黄明亮、汤质饱满、香气高雅,品饮后苦味较弱,回甘较快生津好,涩味持续时间要比苦味长,拥有较强的山野气韵。
4、景谷普洱
茶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并带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冲泡后汤色清澈,茶叶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